BG大游未来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 拜晓艺)2023年接近尾声,国内文化教育领域在过去一年里迎来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年终岁尾,未来网盘点了2023年十大文化教育领域新闻,一起来看。
2月9日,在教育部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一年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按照“三横三纵”定位构建资源布局,以2022年3月1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率先升级试运行为引领,3月28日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平台集成整合于国家门户同步上线,迅速形成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三横”。以课程教学资源为主体,广泛征集思政教育、体育锻炼、劳动实践、艺术活动等内容,持续丰富德育、智育、体美劳育“三纵”资源,体现“五育并举”。目前,中小学平台现有资源4.4万条,职业教育平台接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高等教育平台汇集2.7万门优质慕课,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BG大游。
据悉,2022年3月28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作为国家门户首个公共服务上线,提供丰富的政策、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全年共享岗位达到1370万个,通过平台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从2021年的24%增长到2022年的31.6%。2022年5月28日在门户设计开通服务大厅,增设考试服务、学位学历、留学服务三个栏目。服务大厅共提供26项政务服务,全年累计办件2101万件。
(二)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5月17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贯彻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该文件提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推动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核心素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对此表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着力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大力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提升科学教育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倪闽景称,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大爆发周期,谁在科技创新方面领先,谁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只有教育领先,才会有人才领先与科技创新领先。面临挑战,只有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理解人的多样化是创新的本质和方法,理解希望寄托在每个青少年身上,才能勇敢地创新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与科技潮流。
7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系统青年科研人才扶持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青研计划”)。
青研计划主要面向文化和旅游系统具有科研职能单位的在职青年科研人员。申报人应具有3年以上文化和旅游系统科研单位工作经历,学术功底好、创新能力强,40岁以下(1983年1月之后出生),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无违纪或其他不良记录。
青研计划每年围绕不同研究主题开展。2023年研究主题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活化及线上传播”。申报人需依据研究主题提交项目策划方案,方案应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选取具有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作为研究及创作对象,完成专题视频作品制作。作品需通俗易懂、创意新鲜,并需兼顾艺术研究的专业性,通过线上的传播带动线下的体验,激活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将聘请行业内相关领域专家作为导师,指导入选青研计划的青年科研人员围绕研究主题开展科研实践。青研计划周期为1年,每项资助研究经费3万元。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将结合年度研究主题,对入选青年科研人员进行集中专题培训。青研计划期满后,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将答辩,完成全部科研实践任务且顺利通过答辩的,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结项。青研计划中产生的优秀成果将在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文化和旅游科研工作成果”专栏及相关新媒体平台进行集中宣传展示。
7月15日,以“点亮童心 塑造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在北京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开幕。
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于7月15日至8月20日举办,历时37天。线下举办“新时代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和“‘绽放·启航’孵化计划剧目展演”;线上首设“国际优秀儿童戏剧展演”,特邀来自日本、荷兰、以色列、罗马尼亚、南非等7个国家的8部剧目进行公益展播;共汇聚国内外24家儿童戏剧团体的41台展演剧目,演出262场。戏剧节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并在四川成都、浙江嘉兴、江苏常州设立分会场,通过多省市联动办节以及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方式惠及广大儿童和青少年观众。
据悉,3部中国儿艺出品的经典作品——《东海人鱼》、《新安旅行团》和《特殊作业》,将分别由美国学生联合代表团、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少儿艺术团和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排演并首次亮相戏剧节舞台。
戏剧节期间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暑期巡演100+”携12部剧目分赴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31个市区县演出167场;“小小剧评人”和“温暖行动”公益活动让孩子与儿童戏剧携手成长。开幕式当晚,美国版《东海人鱼》在中国儿童艺术剧场首演。
10月19日,2023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上发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提升计划”,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与实验区AIGC联盟、实验区云园区等共同签署“国家文创实验区生成式人工智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AIGC在实验区规范应用,多项成果将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简称“国家文创实验区”)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采取部市合作共同推动的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试验田”,积极搭建行业交流对话平台。
每年一届的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大会,是北京CBD国际商务季的重要组成部分BG大游。本次大会由朝阳区委、区政府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相关单位共同主办,以“文化与科技创新与融合”主题,聚焦AIGC等行业新模式、新动向,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同研究、探讨数智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展示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形成的新案例新产品新体验。活动吸引了来自上海、天津、河北以及深圳、大连等省市代表和优秀文化产业园区企业共聚一堂,共同展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带来的文化产业的变革和发展前景。
11月6日至7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于在重庆举行。据悉,本届大会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支持单位。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创新与国际合作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因素,也是“一带一路”共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点方向。
据悉,中国农业大学的“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已成为中非教育合作的楷模,为非洲农业的绿色转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中白工业园区通过双方的科技研发合作,成功推动了两国在农业、工业、金融等领域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发展。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由早期的“大写意”规划演变为更加精细的“工笔画”阶段。展望未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年,中国将以更高水平的教育互联互通、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更高效率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为推动“一带一路”深入实施和取得显著成果提供有力支持,致力于实现民心相通的目标。
11月27日,为贯彻落实《“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中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相关工作的任务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推荐认定工作。经各地推荐、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等工作程序,确定了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名单(以下简称《公示名单》),共100家企业入选。
12月3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正式启动“青少年艺术人才库计划”,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戏剧及影视表演艺术后备人才,为青少年艺术人才搭建一个更具高度、深度的平台。
人才库计划的入库对象门类包括戏剧、影视、歌唱、舞蹈、主持等5个类别,流程包括选拔、培养、考核、测评BG大游、储备归库、人才配置6个步骤。青少年艺术人才的征集及配置将秉持“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配才”的宗旨,并充分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及艺术兴趣需求,注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不仅关注参与者的艺术才能,还注重其综合素养与发展潜力。
目前,国家话剧院青少年艺术人才库计划已进入第一个阶段——选拔,发起了主题为“讲好中国话、演好中国戏”的首届“国话杯”青少年戏剧及影视表演艺术人才选拔活动。此活动以“坚守艺术理想,发挥艺术特长、奋发图强、勇攀高峰”为核心理念,将采取严格严谨的报名及筛选机制,全面评估青少年的艺术修养BG大游、综合素质与发展潜力。
12月,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印发决定,授予马晓丽等10名同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授予常富东等380名同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入选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和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覆盖乡村治理、科技兴农、涉农创业和乡村社会实践等领域,他们长期奋斗在乡村基层一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强烈使命和责任担当,是新时代青年学生逐梦乡村、建功立业的榜样。
有关人士指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和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扎根乡村基层,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值得肯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有利于激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在乡村广阔天地勇争先锋,绽放最绚丽的青春之花。
教育部12月1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相关情况。
发布的《意见》指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坚持两类学位同等重要。都应把研究生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单位应提高认识,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对两类学位予以同等重视,保证两类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BG大游。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在会上强调,两类学位具有培养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的不同定位,分类发展是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必然路径。当前经济社会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更加多元,特别是对面向实践创新的专业学位需求日益旺盛,对深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了牵引和倒逼。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或者专业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