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出席人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崔昌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要召开的是教育2020“收官”系列的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也欢迎各位参加。今天我们要向各位介绍“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也就是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习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BG大游,要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十三五”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若干重磅文件,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同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着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所以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来向各位作相关的介绍。
出席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俞伟跃副司长,河南省教育厅毛杰副厅长,四川省教育厅崔昌宏副厅长,我们还特意请来了一位专家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授。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大家都知道,基础教育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十三五”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部党组的部署要求,我们紧紧围绕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基,基础教育坚持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崇高使命,以推进公平发展、质量提升为中心任务,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发展呈现格局性变化,整体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党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领导。“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且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这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全面系统进行部署,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保障,整体提升水平,推动基础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基础教育呈现了最鲜明的特征,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基础教育已经踏上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征程。
强化党建引领,中小学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理顺了中小学党建管理体制,明确了中小学党组织职责任务,深入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大了对党组书记的全面系统培训。党建工作的活力显著增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提高办学治校水平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义务教育方面,确保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聚焦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个重大政治任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有关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截至2019年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已经实现动态清零,为实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又进一步健全了长效机制,我们提出了五个机制,包括联控联保的责任机制、定期专项行动的机制、应助尽助的救助机制、依法控辍的治理机制和办学条件保障机制,推动历史性地解决辍学问题。
在学前教育方面,强化了公益普惠属性。连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各地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力度。依法依规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全国已完成配套园治理1.95万所,新增普惠性学位400多万个。截至2019年底,全国公办园达到10.8万所,比2015年增加了3.1万所,普惠性民办园达到9.5万所,比2016年增加了3.7万所(普惠园统计数据是从2016年开始建立)。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4%,比2015年提高8.4个百分点;普惠园覆盖率达到76.01%,比2016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过去五年是学前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经过各地测算,今年全国总体上能够实现85%的普及目标和80%的普惠目标。
在普通高中方面,即将实现基本普及。2017年,组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并与10个普及水平偏低的省份签订了备忘录。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重点支持中西部省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比2015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已有28个省份毛入学率超过90%,其余3个省份今年也将实现90%的普及目标。到今年年底,全国及各个省份高中阶段教育都将实现90%的普及目标。
在特殊教育方面,残疾儿童得到更多关爱。修订了残疾人教育条例,连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印发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指导意见,中央财政大幅度提高特殊教育投入,着力扩大特殊教育资源,落实“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特殊教育学校2192所,比2015年增长了7%,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全覆盖;在校学生达到了79.5万人,比2015年增长80%。监测显示,今年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95%以上,过去残疾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历史,让残疾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正在变成现实。
经过五年的努力,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巩固水平和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全国共有中小学幼儿园51万所,在校、在园的学生总数达到2.26亿人。今年我们即将圆满完成中央确定的普及收官交账任务,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教育公平实现了新的跨越,正在乘势而上,向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迈进。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以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为重点,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推动实现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国办出台了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国30.9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8%;全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比例分别为98.43%、99.07%、98.67%;全国95.3%的县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验收。
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计划,有序扩大城镇教育资源。截至2019年底,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分别降至3.98%和0.24%,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10.1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了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目标任务。我们当时定了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与此同时,指导各地实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全国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比2015年下降了17.91个百分点。
德育工作实效显著提高。制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系统构建了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明确了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目标任务,创新了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育人的机制。召开了两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德育工作主体框架更加明确,德育骨干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德育课改革创新取得突破,德育活动的品牌更加鲜亮,开展了“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学生点击量超过4.47亿人次,每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受到广泛好评。
广泛宣传了一大批基层创造的德育工作典型案例,强化了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困境儿童教育关爱,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发布《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呈现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和自信自强、向上向善、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深化。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加强教学改革工作部署与指导。认真组织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开展了国家级示范培训和全员培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已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已在20个省份实施,我们的计划是到2022年全面在高中阶段实施。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实施了成果推广应用计划。建立了一批国家级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和跨学科、综合化教学。出台了加强教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有关文件,强化教研专业支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布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水平整体良好,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誉。开展了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持续举办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遴选推广了130个优秀游戏案例,科学保教水平不断提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深入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推进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变革,拓宽了课堂教学空间,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农村开足开齐开好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缩小教育差距。新冠疫情爆发后,迅速建设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开发了一大批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中小学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资源,满足了1.8亿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需要,网络浏览次数累计达到24.27亿,堪称“史无前例、世无前例”。
大力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管得太多、动力不足、保障不够、管理不善”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强化内外联动、部门协同、形成合力,切实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人事工作自主权、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有力促进了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为全面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创设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受到广大中小学校普遍欢迎。
积极创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同步推进,推动14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探索形成了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兴趣爱好与国家社会需求的关系,提高选科选考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省为单位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监督保障机制,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引导育人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研制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系统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深化中考改革,推动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取得积极进展。坚持教考科学衔接,取消中考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命题,实现“以学定考”。印发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中考命题评估,加快推进省级统一命题,中考命题质量稳步提升,有效引领实施素质教育。
逐步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制定家庭教育指导五年规划,举办“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主题宣传活动,发布《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家校协同育人氛围日益浓厚。强化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育人,统筹学生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社会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指导各地建立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大课堂,积极开展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教育,遴选了一批研学实践的基地、营地和一批经典线路。社会实践育人蓬勃开展,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育人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大力开展了社会育人环境治理工作。针对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有害APP进校园、低俗有害网络信息等突出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规范了网络平台特别是社会网课平台的管理,分三批面向社会公开通报了有害网络信息治理情况,共清理165万余条不良信息,处理违规平台账号2万余个,有效净化了网络空间和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深入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查、加强引导、有效预防、严肃查处,通过教育、警示、通报等多种形式,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保持了校园总体安全稳定。
招生秩序得到有效规范。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基本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6%BG大游。大力推进“公民同招”改革,全面建立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视同仁、互不享有特权的招生入学机制,促进了公民办学校公平发展,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和家长焦虑,推动民办学校从“抢好生源”向“教好学生”的转变,大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国85.3%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这个比例和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大体相当。
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得到有效缓解。出台减负三十条规定,明确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政府四方责任,着力构建系统化减负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建立课后服务制度,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全国36个大中城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有效解决“三点半”家长接孩子难问题。全面清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由105项减至35项,更加注重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坚持综合施策、内外联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有效治理,建立了校外培训机构“先证后照”制度和黑白名单制度,重点整治无证无照、超标超前培训、违规收费、虚假宣传等问题,摸排整治了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印发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和培训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完善校外培训监管机制,有效保障家长和学生权益。与此同时,实施线上培训机构备案审查制度,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治理。
过去的五年,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得益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我们广大校长、教师的辛勤奉献。由于基础教育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破解,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好,感谢吕玉刚司长,下面请毛杰副厅长介绍“十三五”以来河南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河南是全国基础教育第一大省,全省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77万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达到2275万人,教职工155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教育部的系统部署下,贯穿“五个聚焦”,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突破性进展。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介绍。
第一,聚焦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面提升。“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基础教育政策文件,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先后出台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政策文件20余份,从顶层设计和制度机制上体现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2020年,河南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将分别达到90%、96%、92%、96.15%,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了6.82个、2个、1.7个、16.15个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下大力气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完成教育脱贫攻坚和控辍保学任务,全省158个县(市BG大游、区)已经全部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2018年底前134个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本周我们正在接受国家对全省的整体评估。多举措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他们也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第二,聚焦公益属性,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率先建立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700所,扶持普惠性民办园8620所。在全国率先推出扩充城镇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两个五年规划,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校406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所,新增城镇学校学位320万个。消除大班额成效突出,全省义务教育大班额、超大班额,普通高中的大班额、超大班额,均比“十二五”末相比下降明显,分别下降了20.5、10.4,32.6、33个百分点。高质量办好河南内地新疆、西藏班,促进中西部教育融合交流。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排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1.28万所,关停、限期整改6000余所,着力破解中小学生放学早、家长接送难问题。六部门联合出台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群众赞誉:“官方带娃,群众受益”。
第三,聚焦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有效落实。持续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法律进校园”“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活动,评选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15个、示范校114个,每年评选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100个、先进个人200名。拓宽德育实践路径,打造红色研学、文字研学、古都研学、黄河研学等精品研学项目,认定了120个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每年免费接待中小学生1000万人次以上。创造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河南模式”,1937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我省“三位一体”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第四,聚焦内涵建设,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学前教育阶段:学前融合教育实现全覆盖;158所省级示范园分别与316所农村薄弱园建立帮扶关系。在义务教育阶段:成立“河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校、特色校创建活动。在普通高中阶段:培育了百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启动实施中小学“英才计划”,注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培养;遴选109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试点学校,成为全国较早开展生涯教育试点的省份。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确定许昌市、濮阳市、济源市开展中招综合改革试点,推广“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做法。教育信息化步入快车道,全省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疫情防控期间,发扬河南教育铁军精神,组织录播“名校同步课堂”,累计访问量达到82亿人次。
第五,聚焦队伍建设,教师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大力实施“特岗计划”,五年累计招聘教师7.6万名,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近1.5万名。创建五级联动培养培训机制,培养名校长280名,培育中原名师117人、省级名师6200余人、省级骨干教师近4.6万人,涌现出最美教师李芳、时代楷模张玉滚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提高教师待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现了“提标扩面”,从26个国家连片特困县扩大到所有的乡村教师,并且提高了标准。调整了班主任津贴标准、设立地方教龄津贴。仅2019年,省市县三级筹措41亿元发放“一补两贴”,将建设教师周转房作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全省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4643套,切实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这五年,一路走来,河南基础教育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高位推进;得益于全省上下始终坚持加大投入、优化配置;得益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得益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感谢毛杰副厅长,河南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第一大省,也是中部省份的代表。下面我们请西部省份的代表崔昌宏副厅长介绍“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在控辍保学工作方面的有关进展。
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四川是全国教育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也是教育部反馈疑似失辍学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我们牢记习在凉山考察脱贫攻坚时的殷切嘱托“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必须跟上”。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精心指导下,我们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全力打赢控辍保学攻坚战,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截至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失辍学保持“清零”状态,99.9%的失辍学学生完成劝返核减,凉山州最后7个贫困县摘帽,“义务教育有保障”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高位推动,协调联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分管副省长每周督促工作进展,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控辍保学工作会议,系统部署控辍保学工作,形成“4个方案+10大计划”工作体系,构建起“上下衔接、左右沟通、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压实“六长”责任,强化“八包”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我们认真比对核查,摸清底数。一是精准摸底。建立县、乡、村、校四本台账,摸清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和入学情况。二是精准比对。建立公安部门户籍与教育部门学籍定期比对核实机制,确保学籍系统信息与学生实际一致。三是精准核查。自主开发民族地区控辍保学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提前下达入学需求,全程动态监控入学、失辍学情况,做到失辍学信息及时入库、及时核销。
我们严格控保并重,减存控新。一是资助控辍。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和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二是依法控辍。坚决打击非法用工,凉山州在春节关键节点累计设置检查点400个,劝返外出务工适龄儿童少年近3000人;对多次劝返仍拒不履行送学义务的20余起案件进行审理。三是分类复学。按照“一人一案”,采取随班就读、集中编班学业补偿、职业培训等方式安排复学,建立一对一“人生导师”制、“人盯人”帮扶制,防止因厌学而辍学。四是质量保学。加强“一村一幼”建设,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学前过好语言关。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五是督战促学。组建常态化专项督战组,采取厅领导包县、处室包项目、州县配合的“区域包干、责任包干、项目包干”工作模式,既蹲点督战又实地参战,确保整改务实、结果真实。
我们积极补齐短板,提质赋能。一是强化条件保障。5年来累计投入800多亿元,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等系列工程,全省深度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增加236万平方米。二是强化师资保障。对凉山州统筹增加3000个义务教育教师编制;3年为深度贫困县招聘本土化“特岗计划”教师3000名;选派3500余名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常年组织师范类毕业生1900余人在凉山州顶岗实习支教。三是强化对口帮扶。教育部组织3批国培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840余人次到凉山州支教;省内组织优质中小学及幼儿园全覆盖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所有薄弱学校。在凉山州按照“1个国培专家团队+1所省内师范院校+N所优质学校”对口1个深度贫困县的一个学区实施精准帮扶提升工程;选派优秀的援彝教师到当地薄弱学校担任“第一校长”。
“十三五”期间,四川还聚焦公平和质量两大主题,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攻坚行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公办园在园幼儿率分别超过90%、85%和51%,完成交账任务。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重点建成全公益“四川云教”,常态化开展覆盖全学段、全学科教学直播课堂和远程互动教研,“使更多人接受公平优质教育,享有人生出彩机会”。“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将按照国家要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四川教育“鼎兴之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谢谢崔昌宏副厅长,下面请张志勇院长对“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工作谈谈看法和认识。
好,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十三五”以来的基础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有四个方面BG大游。
第一,教育公平跃上新台阶,各级各类教育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益保障得到全面加强。
“十三五”以来,我国始终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石,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整个基础教育公平跃上了新台阶。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国各类特殊教育群体的受教育权益保障全面得到加强,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些短板得到了补强。
我在这里有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涉及到一些数据,我不再赘述,吕玉刚司长刚才已经给大家报告了。比如说破解“城镇挤”“乡村弱”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乡村薄弱学校普遍得到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包括高中教育阶段的城镇大班额得到大幅度下降。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取得决定性胜利。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完善控辍保学的政策措施,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加大残疾儿童少年现在的入学力度。今年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残疾人接受学前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扩大。
大力推进普惠性幼儿教育。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加强公办学前教育,积极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课后服务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从制度上解决课后“三点半”问题,全国已有29个省份发布了具体的实施办法。这是我感受非常深的第一点。
第二,教育事业形成了新格局,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政府主责,齐抓共管、各方协同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2018年,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逐步健全,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力度全面加强。2018年以来,以党中央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劳动教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种力度和强度,是前所未有的。
习强调,办好教育事业,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BG大游。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同时,党和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各部门一起出台政策,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协同的意识正在加强。
第三,教育创新开辟了新局面,教育改革面临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正在得到有力破解。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长期困扰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正在得到破解。
国家在坚持规范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同时,着力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大力推进公办民办学校平等招生、同步招生;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着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将城镇居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纳入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治理配套建设、交付、使用不规范问题;完善中考招生制度,取消中考、高考大纲,着力推动中高考命题改革;中央八部门联合出台释放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文件,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改革迈出实质步伐;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冲锋号。
第四,教育发展迈入了新阶段,解决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上好学”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强音。
伴随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变,“有学上”的问题正在被“上好学”的需求所取代,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意识越来越强,教育共识初步形成。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正在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中小学育人短板正在逐步得到加强,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课,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改革,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强化中小学实验教学,出台中小学阅读书目,推动中小学生阅读,等等。
谢谢张志勇院长。听了四位的介绍,确实大家能够感受到基础教育量大线长面广,内容很多,而且都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介绍的时间也长了点。下面的时间我们就留给记者朋友,看看各位有没有问题。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0%,请问现在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哪些努力?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提问还是很有针对性,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刚才在介绍过去五年基础教育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介绍了一下学前教育的普及目标和完成情况。
应该说,过去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学前教育的文件,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充分体现了对广大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对亿万家庭的关心重视。过去这五年,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随着中央39号文件的出台,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落实好中央39号文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在落实当中,首先把握一个基本的方向,就是要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这是中发39号文件最核心的重要思想。只有落实了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才能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入园难、入园贵”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措施上,有这么几条。首先是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特别是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大对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支持力度,通过这两条腿走路,来普遍提高我们的普惠水平,扩大资源供给。在这个过程当中,另外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加大了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治理力度,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应该依法依规来配建,建好之后,应该交给政府办成公办园,或者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但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在这方面一些地方没有做到位,所以这两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动这项治理工作,这是一个“硬骨头”。我们非常高兴,各地下了很大的气力,到今年底基本上能完成治理任务。
我刚才介绍了,到去年的普及普惠指标,提高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过去这五年,应该讲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公益普惠水平显著提高的一个时期。我们今年以来,对各地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排、测算,对各省的普及普惠任务能不能实现做了摸底。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今年我们有信心能够实现85%的普及目标和80%的普惠目标。因为现在国家教育事业统计的正式数据还没有出来,估计到明年才能正式公布这个数据,但是通过我们测算摸排的情况来看,我们有信心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谢谢。
我们知道家长群的出现可以方便家校的沟通,同时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一些困扰,最近各地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请问如何看待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这个问题?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你的问题很好。对于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这个问题,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老师开展教学评价和精准分析学情的重要手段。这几年,我们教育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作业管理的问题,像中发26号文件、减负三十条等等都有一些明确的要求。在前不久,在山西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学工作会议上,宝生部长专门就作业管理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五项重要管理的内容之一。目前,像辽宁、山西、长沙等地都陆续出台了关于规范作业管理的一些意见,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下一步要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举措,来指导地方按照要求切实落实好作业的管理工作。
第一,健全作业布置的机制。像学校作业的常规管理、年级和班级的统筹、教师试做和面批讲解、学生反馈和评估等等方面的机制。
第二,提升作业的质量,主要是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优化作业的设计,创新作业的形式,强化实践性的作业,积极探索弹性作业、跨学科的作业。我们也鼓励各地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科特点的基础性作业。
第三,加强日常监管,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但是,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意味着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没有教育的责任了,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谢谢。
我做一点补充。这个话题,大家非常关注,也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所以我再做一点补充,我想有三个角度。第一,必须要明确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这个性质先要把它确定好,也就是说它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脱离课程教学活动回到家庭教育范畴的事情。第二,我们必须要明确作业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巩固学习活动,二是诊断。所以这两条也必须要清楚,它是专业性的教育活动。第三,家庭和学校在课后作业、家庭作业方面的职责边界要划清楚。家庭也好、父母也好,应该给孩子的家庭作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应该支持孩子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布置作业的职责,组织孩子完成作业的职责,批改作业的职责,是学校的事情,必须把这些职责边界划清楚。所以我想,把这些问题理清之后,我们各归其位,共同创造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谢谢。
刚才吕司长提到辍学的人数已经降到800多人,请问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如何继续巩固和提升成果?另外,河南作为基础教育学生人数第一大省,将如何巩固控辍保学成果?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做好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这是中央提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大政治任务。教育部高度重视做好控辍保学的落实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在这个工作当中,我们主要做了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要把家底弄清楚,到底有多少辍学的学生,所以我们和公安部门进行了详细的比对、摸排,建立了一本台账,这是基础。包括辍学学生是谁,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地方的,哪个学校的,哪一年出生的,有一本台账。这个台账经历了“三上三下”的比对摸排,之后反馈给各个省份,以此为依据,推动各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第二,压实责任。建立了联保联控的责任机制、责任链条,明晰了家长、学校、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共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形成控辍保学工作的合力。
第三,完善政策举措。因为这个工作非常复杂,每个学生的辍学情况、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所以要求“一人一策”“一户一策”“一校一策”来推动控辍保学工作。特别是针对几类特殊群体,比如说外出打工的、早婚早育的、入教入寺的、学习有困难的,这是辍学的主要原因、主要群体。针对这几类群体,都相应地制定了完善的政策举措,以及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同时,还出台了禁止妨碍义务教育正常实施的制度,比如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拉一些孩子,脱离学校,搞全日制培训,这就是妨碍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禁止。
第四,创新工作方式。各个地方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气力,创新了非常有效的工作方式,包括刚才四川崔厅长介绍的,在凉山地区,我们亲自到那里去过,当地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真是花了很大的气力,运用有效的工作方式来解决,确保能够找得到、能够劝得回、能够留得住,把这几个关键环节做到位。所以,控辍保学的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我们各地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也包括我们教育系统的学校、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在这里,我也特别向各地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刚才在介绍当中报告的相关数据,我们对这个数据的可信性、真实性做了认真的、反复的核实,我们和扶贫办也建立了联动机制,要求各省首先核实控辍保学的数据,确保真实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脱贫攻坚这项政治任务的复核,要求教育部门的数据和扶贫办的数据要保持一致,必须能对接上。第二是主要领导要负责任,然后把核实的情况、摸排的情况,正式报到教育部来。多数省份都已经报来了,所以整个的数据是可信的。
下一步就是落实五大机制,我刚才讲到的,进一步推进控辍保学成果的巩固提高,确保不反弹,把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坚持好、巩固好。谢谢!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玉刚司长已经把巩固提升控辍保学成果的举措给大家作了介绍,还有我们四川的崔厅长都讲了很好的经验做法。其实河南也不例外,这些年我们各级政府都把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控辍保学作为重要职责,全方位去做动态监控,还有联保联控。比如我们教育厅常务会每一次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都要先汇报控辍保学情况,多措并举推动了我省控辍保学任务真正清零、动态清零。大家也知道,河南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也是农业大省,过去大家知道农村地区是辍学率比较高的地区,因此我们河南的控辍保学工作一直在路上,也永远在路上。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巩固提升控辍保学的成果,特别是对有辍学苗头和二次辍学倾向的学生,要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常态化的开展好控辍保学工作。重点我们要建立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
第一,依法控辍机制。督促各地政府,要依法履行控辍保学的法定职责。我们要健全完善“双线”控辍的责任制,这个“双线”是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要建立县长、乡镇长还有村主任三级控辍保学的责任网络,从政府层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二是从教育部门要建立局长、校长、班主任三级控辍保学的责任机制,为每一名有辍学倾向的学生,要明确包保的责任人。
第二,管理控辍机制,刚才吕司长讲得非常清楚了,就是要实施动态监控,各地各校都要利用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系统,做好学生标注登记工作,每学期都要核查一次实际人数与学籍人数,定期比对,确保学籍信息与实际一致。
第三,要质量控辍机制。要做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还要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开展学困生的帮扶,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吸引力,消除学生因学习困难或者厌学而导致辍学的隐患。
第四,分类控辍的机制。一是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帮扶;二是确保随迁子女能够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三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大家知道,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所以留守儿童也是我们历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还要做好残疾适龄儿童的教育,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绝不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辍学。
第五,环境控辍机制。就是净化校园周边的环境,还要优化学校的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这样才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使校园成为我们师生幸福的乐园。
习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长、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所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其实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河南将一如既往、齐心协力,压实控辍保学责任,建立立体化的工作网络,用心用情、用力用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确保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朵“花儿”都灿烂绽放。谢谢大家!
今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疫情还偶有发生,请问教育部对下一步加强线上教育教学有什么考虑?特别是目前成都中小学为应对疫情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您的问题提得很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确保我们中小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别是能够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能够继续保证“停课不停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对此教育部是高度重视的。我们在今年春季实现“停课不停学”以后,就抓紧组织了高水平的地区、高水平的学校、高水平的老师和高水平的技术团队,按照“四高”的要求,把秋季学期覆盖所有年级和学科的中小学课程资源全部开发出来了,总共有四千多节,实现了应急状态下开发春季课程资源,向优质课程资源的转变,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
我们这些资源全部放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而且有中国最顶尖的网络公司的技术支撑,可以满足五千万人同时上线。所以希望大家在目前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也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开发、免费提供的优质资源,来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老师改进教学,让贫困地区或者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也享受到优质的资源。一旦有一些突发事件,无法到学校上课,也可利用云平台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
在总结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的经验基础上,我们教育部对今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也做了顶层设计和谋划。主要是三件事情:第一,准备出台一个文件,会同工信、广电、财政、发改等部门出台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就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开发高质量资源、充分用好平台资源、提高师生应用能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制度性的安排。
第二,正在制定一个计划,也就是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若干个项目,包括建成一个面向全体师生的网络平台,建设多种类型的优质资源,融合学生学习、课后服务、教师示范、专题教育、校外培训、教学研究、家庭教育等多项功能。
第三,继续统筹两个平台,完善网络和电视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覆盖全体学生。谢谢!
感谢记者的提问。我们郫都区疫情发生以后,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视,省委书记都亲自到成都指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省教育厅及时联系卫健部门,跟踪掌握疫情的情况,逐一电话联系指导郫都区的属地高校,启动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预防措施,加强校园管理。同时要求成都市教育局对郫都区以及相关地区的学校疫情防控加强指导。成都市教育局也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目前成都市大中小幼师生以及家长的情绪稳定,教学教育的秩序正常。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一定范围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截至目前,师生检测结果皆为阴性。二是严格落实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两案九制”的防控技术标准,特别是认真做好晨检、午检,缺课学生的追踪,教室通风,学生的戴口罩、洗手,校园的消杀等常规工作。同时查漏补缺,比如物资的储备够不够、额温枪准不准,以及多病共防措施实不实。目前,成都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开展了对全市中小学应对疫情的全覆盖拉网式督导。三是“停课不停学、不停教”,郫都区的停课学校已经全部开展了线上教学,成都市中小学也制定了应对疫情的线上教学应急预案,一天之内都能启动。
刚才在介绍四川的时候,我特别介绍了我们在实施“教育+互联网”行动计划当中,建成了“四川云教”。“四川云教”是全学段、全学科、全四川区域覆盖的一个网上的直播教学平台。所以,如果有疫情的发生,我们这个平台也完全能够开展全省的托底教育教学工作。
我有个问题想问吕司长。刚才您说到,“十三五”期间中央对基础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基础教育也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那么下一步,基础教育如何落实中央部署,促进高质量发展?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题目提得很好,也是我们当前正在深入思考研究的一个问题。按照部党组的部署,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思考怎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如何落实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样一个重大战略任务。
这个问题我们有个基本的判断。我刚才作介绍的时候讲过,我们的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巩固水平今年将有望实现95%的目标。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解决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学上的问题。所以说,我们现在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具备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特别是随着中央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文件的出台,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指出,基础教育进入到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所以,现在我们研究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恰逢其时。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这段时间结合我们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思考的初步体会、认识或者思考,有这么几点。要构建一个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我想有个一、二、三。
第一,就是坚持基础教育的正确方向。方向走偏了,我们高质量无从谈起,这个方向是什么?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两个根本”落实好,“两个根本”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一定要把这个方向把握好,这是我们构建这个体系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
第二,要构建两个体系。我们这个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第一个就是要构建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就是要聚焦国家的战略需求,聚焦人民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按照中央深改委第16次会议,在会上重要讲话的要求,加快构建这个体系,加快缩小城乡区域的差距。我们想,要在“十三五”国家已经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基础上,结合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解决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的问题。首先要把这个体系建好。
第二个是以高质量为特征的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也就是说解决质量问题,这是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这样一个质量体系,涉及的内容也是很多方面的。一是要有个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高中的课程标准已经发布了,教育部正在组织研制修订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施工图,必须要有。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志。二是要大胆积极地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要在这个过程中融合运用信息技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我昨天参加了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现场会,感受到了智能信息技术对改造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勇于创新应用这些好的教学成果。
四是要科学地管理作业。为什么提这个问题?作业既是检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精准分析学情的重要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方式。通过科学地管理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精准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是下一步要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五是要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一定要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过去因为大班额的问题,搞因材施教、精准分析有一些困难,将来我们逐步推进标准班额的管理。同时我们要求学校一定要建立起精准分析学情的制度,这个也可以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六是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家庭和学校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统筹利用好社会资源,推进实践育人,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这一套举措,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两个体系。
第三,要强化三个保障。因为基础教育点多线长面广量大,非常复杂,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三个保障,一是要加强党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领导。这几年我们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出,特别是随着中央关于这些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的部署,推动基础教育踏上了新的征程,展现了新的面貌,就是得益于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领导。所以,必须进一步坚持党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二是要完善治理体系。治理体系的构建,核心、中心的关键就是以激发中小学的办学活力为核心。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学校的活力出来没出来,这是检验我们治理体系的重要标准。说一千道一万,我们的教育质量必须依赖于每一所学校活力的迸发,每一所学校办学治校水平的提高,所以要落实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让广大校长、教师在教书育人当中,能够创造出突出的工作业绩来。
三是要强化教师队伍保障。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强调,要把教师工作作为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没有教师队伍的加强,我们的质量也无从谈起。在加强教育队伍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要统筹三支队伍,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和教研队伍,这三支队伍要统筹起来。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核心、领头人,教研发挥了专业支撑引领作用,共同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提高。
要强化教师队伍,一要按照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把教师该配的要配齐,这是基本的道理,这是教育教学基本的要求。
二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源头上加强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要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来强化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包括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包括教师的育人能力、教学能力、作业和考试的设计能力、实验教学的指导能力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协调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
三要构建起一个激励体系,要激励广大教师乐于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这是个非常崇高的职业。要让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投身到我们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当中来,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培养新时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我们初步的思考,不一定完善,也欢迎各位记者帮助我们提出更好的意见建议,使我们基础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感谢各位记者的提问和各位嘉宾的回答,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下周我们将继续召开“收官”系列的新闻发布会,也请记者朋友们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