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点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BG大游
发布时间:2024-04-19 22:07:47

  BG大游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准确BG大游、全面、深刻理解“基点”的科学定位、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一,“基点”具有根本的奠基性。“基点”如大厦之地基,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要在基础教育阶段为教育大厦、为青少年儿童一生的成长发展奠基,“基点”必须体现三个方面特征。

  奠基必须全面,不全面就无法支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学校要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统筹各种育人途径,大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家长要充分认识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于奠基人生的重要意义。

  奠基必须稳固扎实,不牢固就无法支撑。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最强、接受文化知识最快的重要阶段,牢固扎实的基础教育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深刻认识“双减”是学习动能的转换,突出的是淘汰落后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避免高负荷、低效能,不是单纯“做减法”,更不是“急刹车”,必须保持合理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中小学要严格落实课程质量标准,严格教学规范,确保学生学足学好,为进入更高学段的学习和人生成长发展打牢稳固基础。

  奠基必须协调衔接体系化,“断层”“无序”则无法支撑BG大游。要强化幼小、小初、初高以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注重课程教材、考试评价等贯通设计,实现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要推进基础教育学段间协调发展,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同时加快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大力补齐短板。要精准施策,准确把握基础教育“三段一类”不同发展需求,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第二,“基点”具有天然的延展性。“基点”是“第一粒扣子”,对后续的要素、行为具有统一、不可逆的范式规定性。要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打样”,“基点”必须强化三个方面品质。

  一是思想道德。要认真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化对共青团、少先队的支持保障,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建立党组织主导的德育工作机制,挖掘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各种德育资源,创新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和途径,不断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一生成长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二是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中小学校既要重视文化知识传授,更要“授人以渔”,培养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特别要注意不能过于攀比BG大游、“拔苗助长”、超纲超标教学,以至于让学生早早失去了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个“要考的知识点”,同时,要注重学习手段的迭代更新,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化思维、方法开展学习。

  三是意志品格。培养中小学生的坚强意志、健全人格,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中小学和广大家长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载体,锻炼学生身体、磨炼学生心性,培养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身心品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配备培养、软硬件设施建设等基础保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

  第三,“基点”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基点”是无限潜能的“原点”,一切“从0到1”的创新创造都是“基点”潜能的迸发,基础教育重在呵护潜能、鼓励迸发。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创新型人才支撑,“基点”必须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提供创新土壤。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小学要主动对标使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BG大游、创造阵地作用。要大力构建创新校园文化,一草一木、一举一动都要涵养创新生态、浸润创新精神。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教材体系,既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启发和培养创新思维。要高度重视考试评价体系改革,不要过于在意“标准答案”,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多包容、富有想象的学习成长空间。

  激发内生动力。基础教育重在育人,根本目的是“点亮”学生、激发其成长的内生动力。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善于倾听学生内心想法,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要不断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对育人过程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评价,引领中小学进一步聚焦学生成长。当前,要重点抓好中小学科学教育,通过开展丰富的实验、科普、科学家进校园等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强化社会支撑。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要统筹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实践途径,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创新创造。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念,既要督促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业任务,更要正确认识、合理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甚至是“不务正业”的想法,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环境。要有效整合网络、社区等多方力量,广泛宣传、积极引领创新创造风潮BG大游,为创新型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