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努力推进教BG大游育高质量发展 让市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发布时间:2024-04-13 10:42:47

  BG大游深圳学生创客节(2023)11月19日举行,参与量达到15万人次,成为深圳创新教育品牌。

  2023年,深圳新增了深港澳姊妹学校63对,总量达到410对,覆盖三地师生近百万。

  2023年,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举办第二届赛艇联赛,并进一步完善体育赛事体系,赛事覆盖面和参与度持续扩大。

  深圳新闻网2023年12月21日讯(深圳特区报)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深圳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直面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让市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学位建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市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深圳一直重视学位建设,破解学位紧张的难题。近年来,深圳启动实施大规模学校建设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建基础教育学位超100万个,建成之后公办普高学位将翻一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接近翻番。今年,我市继续推进“大规模学校建设计划”,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82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新增学位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国首位。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58.6%,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达89.8%。

  学位建设只是第一步BG大游,全市借大规模新改扩建学校的良机,精心谋划每一所新建学校。今年9月,育才实验学校迎来新生入学,学校毗邻即将建设的安托山自然艺术公园,设计时尚唯美。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则以岭南建筑“脉络长延·书韵庭院”为设计理念,将传统庭院演变为现代书院,创设立体化空间以提升宜人校园环境……深圳充分发挥学校规划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支撑作用,为中小学校建设品质提升提供专业支撑。市教育局牵头开展系列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范完善工作,推动实施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综合改革,积极打造精品校园。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仅满足于学位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升办学的质量。近年来,深圳不断夯实教育“基本功”,出台《深圳市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确保新建学校“办一所、优一所”。今年新增优质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25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总量达到71个BG大游。今年9月,在我市一批新开办的学校中,有不少集团校的身影,南实集团白石洲学校、育才实验学校、龙岗区文理学校、光明区实验学校同心小学等,均依托集团名校办新校,实现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探索以集团化办学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家门口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今年8月3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圳市教育局受邀在会上介绍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经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努力办好市民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模式,让新建校成为深圳基础教育先行示范的新生力量。

  2月19日,第二届深圳市高中四校学生体育联赛拉开序幕;3月,广东省学校羽毛球联赛总决赛在深圳举行,深圳学子夺下15个冠军;5月20日,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以下简称“X9联盟”)第二届赛艇联赛“开桨”并进一步完善体育赛事体系,赛事覆盖面和参与度持续扩大……2023年以来,深圳市教育局出台《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深圳学校体育工作,在国内率先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社会反响良好。全年举办28个大项45个体育比赛,包括田径、游泳、赛艇、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BG大游、羽毛球以及无线电等,深圳校园掀起一波又一波体育运动潮,努力让190多万大中小学生人人参与一项或以上体育活动,各校做到“班班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颁奖”,让体育助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深圳充分发挥好思政教育的牵引作用,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特色思政元素,大力推进思政教育提质创新。编写出版《深圳的光荣与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圳案例100篇》等读本,遴选出35个学生思政教育基地;在全市推出71条“行走的思政课”路线,让“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鼓励学生走进高新企业、大学城、红色革命遗址等地,以实际行动感悟“深圳精神”内核,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2023年,深圳还将加快建设“美育之城”当做重点,开展面向人人的各类艺术进校园活动,国家、省、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达到244所。举办第二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巡礼,11所学校获评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制定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开展“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等活动,深圳学生创客节参与量达到15万人次,成为深圳创新教育品牌。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近年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交出一张令人瞩目的“增量”成绩单,如今,全日制高校数量达到14所,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5万人,基本建立起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的高等教育体系。今年以来,深圳高校建设继续提速,深圳理工大学去筹加速推进,海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等开工建设。

  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质量。2023年,深圳出台实施推进深圳大学等8所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方案,南科大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深大联合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深圳还出台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实施方案,市属高校新增7个学科、累计3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近年来,随着深圳高等教育取得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高校的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深圳大学坚持科技创新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大全国重点实验室投入使用,全市高校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约200个,服务城市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南方科技大学不断结合学科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市高校全职院士达到112名,国家海外引才专项获聘总人数位列广东省第一。

  作为深圳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的重大探索,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在优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协同创新、文体交流等各个领域持续发力、初见成效。从2023年秋季新学期开始,X9联盟合作进一步升级,全市17所高校院所共推出148门课程供学生选择,涵盖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中6所高校实现学分互认。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今年以来,深圳职业教育屡获重大突破。今年4月,深信院联合深开鸿率先揭牌成立了职业教育领域中首个开源鸿蒙高等工程师学院,作为国内职教领域首个开源鸿蒙高等工程师学院特色班,深信院联合深开鸿举办的“开源鸿蒙班”已于10月开班,标志着“开源共创,生态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职业教育开源鸿蒙人才培养范式和数字化特色人才培养实践,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一步。9月8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大会在西丽湖校区体育馆举行,这是自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实施以来,全国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立的职业本科高校。

  2023年,深圳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一审通过。8所中职学校顺利通过省高水平中职建设中期验收,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获评首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市职业学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9项,省赛一等奖229项,数量居全国、全省前列。近年来,深圳牢固树立“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产业现代化”的理念,全面对接国家所向、湾区所需、深圳所能,着力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

  教师,被称为“教育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深圳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深圳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4月9日,深圳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基地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三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合作共建的立足深圳、辐射湾区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基地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领军人才及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为目标,为深圳教育系统构筑校长教师发展的优质平台,助力深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揭牌成立未来教育家培养基地只是深圳教育发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其中一项举措。近年来,深圳始终坚持开放引进和分类培养相结合,努力锻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圳将教师人才引进重点纳入全市人力资源强市建设范畴,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持续提升,结构日趋合理。 近年来,随着深圳持续推进大规模学校建设,每年都会招聘一大批新教师。为了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加入深圳教师队伍,深圳不断创新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机制,扩大学校招聘自主权,创新招聘办法,拓宽招聘范围,通过直聘、选聘、紧缺岗位目录等绿色通道,灵活引进各类名师骨干。

  与此同时,深圳一直下大力气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推进我市校长教师队伍规模BG大游、结构、素质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校长教师发展体系,实施市级“名师工程”,遴选建设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355个,培养中小学各学科骨干4000多名。形成了省、市、区三级名师培养“共建、共管、共享”的中小学领军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举办“苗圃工程”“优培工程”等,构建从新教师、骨干教师到名教师,从后备校长、优秀校长到未来教育家的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将公办学校校长教师、民办学校校长教师、幼儿园园长教师纳入全口径培养范围。

  连日来,深港澳教育交流活动不断,12月8日,第十二届深港校长论坛在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举行,来自港澳和粤港澳大湾区9市的400余名校(园)长开坛论道,共商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12月12日,粤港澳姊妹学校签约仪式在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深港澳三地新增姊妹学校63对,总量达到410对,覆盖三地师生近百万。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港方校长黄腾达告诉记者,香港和深圳的教育各有优势,随着深港教育交流的深入,双方可以互相吸收各自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做法BG大游,从而形成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

  近年来,深港澳教育交流合作不断向纵深拓展,形成了常态化、深层次、多领域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今年2月22日,市政府与港中大、港中大(深圳)签署深化合作补充协议,全面深化合作办学。3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开园,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实际落地的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将进一步在职教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与港澳开展深层次合作。3月至11月,深圳接待保障140多批1.5万名香港“公民科”师生来深考察,实地考察了深圳市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等16家企业,参访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等8个展馆、2所学校、4个文旅景点,是全省人数最多、参访企业最多的城市,有效增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师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深圳还新设港人子弟学校3所,3所学校新开港班,港人子弟学校累计达到5所,16所学校开设港人子弟班。

  未来,深圳还将依托深港校长论坛、姊妹学校等特色平台,瞄准教育发展前沿,开展深度对话,加快教育高地、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有力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湾区样板”。(姚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