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原标题:《中国教育报》 第03版:新闻·要闻丨“松绑”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3月19日,《中国教育报》以《集美大学变革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方式——“松绑”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为题刊发深度通讯,讲述学校近年在改革管理制度、实施职称评聘、改革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服务重点战略任务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成效。全文如下:
2023年,集美大学新增科研经费3亿元,连续4年稳步增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
“现在取得的这些成绩,和几年前比有很大变化。”集美大学科研处处长蔡国榕说,学校为科研人员“松绑”,大家的积极性高了,成果自然多了。
“几年之前,学校科研存在‘散弱小’的问题。科研项目中,‘打短工’的多,个体单干的多。”集美大学科研处副处长肖智强介绍。
如何突围?学校聚焦深层次问题,着力解决科研管理条条框框太多、激励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相继出台《集美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集美大学横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集美大学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为科研人员全面“松绑”。
为方便科研工作者专心科研,学校财务部门简化报销流程,主动上门服务,切实解决“报销繁”的问题。学校财务处安排专人对口服务学院及相关处室,并在老校区的8个学院设立“报账单据投递箱”,报账人员不用跑到总部的财务处,只要把报销单据放进投递箱即可。财务处每周两次到学院回收报账单据,并及时处理。教师登录财务系统,足不出户即可查询自己的报销情况。
“我们正在逐步实现‘报账一次都不跑’,尽量减少教师们为报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学校财务处副处长丁卯琦说。
为把科研人员从报表、报销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学校实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统筹聘请科研财务助理。学校明确,对于承担国家重大(点)科研计划的科研团队,以及科研经费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团队,可配备科研财务助理,由他们为课题组提供专业化服务。有了这项规定,报销成为财务助理的事情,科研人员不必再为这些杂事费太多的心思。
《集美大学横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明确,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外,其他费用只要提供基本的测算说明,不需要提供明细。
“这就意味着,花几十万元,项目负责人就可以说了算。不用到处去打报告、写请示了。”水产学院教师刘安说。
学校提出,申报项目时,突出能力、实绩、价值、贡献的人才评价导向,打破以往过于偏重学历、论文、资历、人才头衔、荣誉称号等评价倾向。在职称评聘上,学校也坚持这一导向。
2022年,34岁的青年博士陈柏屹被引进到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成为该院海洋功能材料与智能防护技术研究团队的一员。由于科研能力突出,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她就申报到多个项目,其中包括国防科工局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她主持的实验室还获批成立“先进海洋功能材料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打破“论资排辈”,让陈柏屹在项目申请上如鱼得水BG大游,同时在职称评聘上,她也没有受到“论资排辈”的影响。
《集美大学教师职务高聘条例》明确:“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科学》《自然》等期刊BG大游,可不受任职年限和职称级别限制直接申报(含越级申报)聘任教授职务。”按照这一规定,陈柏屹被破格聘为轮机工程学院第一位“特聘教授”。
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上BG大游,学校明确,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收益多,可不以发表论文作为硬性条件,直接聘任相关职称。这就意味着,只要有“过得硬”的技术成果,不发论文或少发论文,也能评上相关职称。
除了鼓励科研人员申报具体的科研项目,学校还激励教师合作,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服务国家、省市的重点战略任务。
《集美大学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国家级自然科学类创新平台在立项建设期间,学校每年给予100万元经费支持,考核优秀会有10万元奖励。
学校的“福建省水产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承担了纵向项目400项、横向项目170多项,获授权专利10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90项,有7项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在学校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下,该中心的研究紧贴社会需求,在鱼类新品种推广、大型海藻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取得良好效益。
以大黄鱼养殖为例,中心每年指导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公司培育农业农村部审定的“闽优1号”大黄鱼鱼苗超过1亿尾BG大游,新增产值5.04亿元,新增利润2.26亿元。
科研成果有了收益,如何分配?学校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不超过300万元的,科技成果研发人员可以分配其中的85%;超过300万元的,科技成果研发人员可以分配其中的90%。”也就是说,科研成果收益大头归科研人员。
学校还实行研发人员在岗兼职、离岗创业和返岗任职,校企双方专业人员交流任职的审批备案制度。教师有多项自由,一是可以到企业兼职,二是可以申请离岗创业,三是可以到企业任职,工作结束后,仍可以回校任教。
“科研经费改革之后,在实际操作上给予了科研人员更大空间,在精神上更加让科研人员感受到‘减负’和信任,这样既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肖智强表示,现在各学院实现科研工作从“单兵作战”向“有组织科研转变”。
“我们期待在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蔡国榕说BG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