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担起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重任BG大游
发布时间:2023-11-28 01:40:36

  BG大游作为教育部领航校长、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要扎根边疆民族地区,担起坚守初心、立德树人的引领责任;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担起启智润心、敢于创新的先行责任;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担起心有大我、携手发展的躬耕责任。

  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扎根边疆民族地区,担起坚守初心、立德树人的引领责任

  教育家须具备“情系家国、甘于奉献的立德精神”[1],要甘当人梯、铺路石,不为物欲所困,不为名利驱使,让正确的价值取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边疆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待遇较低,招不到、留不住教师的现象突出。一些校长、教师无法忍受清贫,有些跳槽奔向待遇丰厚的单位,到南方寻找机会。有人劝我,凭我的资历,走出去会有许多地方高薪聘请,待在这“老少边穷”地区图啥?对此,我坦然回答:“家乡花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培养我,就是希望我能够用自己的所学和才智改变家乡的教育面貌。”从教32载,担任校长16年,每天我丝毫不敢懈怠,时刻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鞭策自己,用自己的治校方略、一言一行影响周围的学校、身边的教师和学生。

  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让教育成就幸福,让人生别样精彩”的办学理念,把“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性以全生”作为校训。从“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学校连续10年进行“差异—适应性”教育教学研究,进行“让每一个孩子都实现适性成长”的县域初中发展路径的探索。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只抓考试成绩的学校绝不是好学校”,强调“尖子生考得好不能说明质量有多好,学生一个都不少才有说服力”,并把学校中考目标确定为“中考平均分全合格”[2]。作为区域内示范性学校,我们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坚决不以牺牲师生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考试的“好成绩”,提出让学生带着对学习的美好体验和感受完成初中学业的教育观。在我校的带动下,区域内不少学校也逐步转变了办学观念,思考办学发展内涵,积极进行“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位学校”的探索实践,区域教育发展面貌大为改观。珲春一小阳光教育、珲春五中传融教育、珲春英才学校知行教育、春化镇学校厚朴教育等,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回归教育初心,直视教育灵魂。向学生播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培养“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志青年”作为培养目标,努力培养身心健康、视野广阔,志向高远、热爱生活的有血有肉的人。学校以时事新闻为载体,开展说新闻、做新闻、拍新闻、“演”新闻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学工学农,进行社会宣传,每年度每名学生要有12小时的志愿者服务经历;走过百米红地毯的开学典礼、难忘今宵的毕业典礼、假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一系列主题化体验式活动丰富了学生精神世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嵌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心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行动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谛,并转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日常行为准则,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为身边的学校提供好的精神滋养,引领更多学校高质量发展。“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教育”,被我刻在办公室外墙上作为座右铭。我们把实现“大家不同,大家更好”作为办学追求,让学校成为师生共享、共创、共成长的地方,用心为学生设计校园生活。在“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教育”影响下,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校和区域学校发生显著变化,区域内不少学校认识到“精神立校”重要性,进行办学文化深度探索。珲春七中“善美教育”、哈达门乡学校“达人教育”、马川子乡小学校稻香课程、杨泡满族乡小学校满族文化教学等,丰富了区域高品质教育发展体系。一批专家型校长涌现出来,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工作室成员校、长白县第一中学校长王永彪,做“悦读”推广人,专注于“悦读校园”建设,鼓励师生投入经典阅读,书写最美人生。[3]工作室成员校、柳河县罗通山镇学校校长李彬,提倡农村学校不能丢了“乡土味”,在学校建立梦幻园、圆梦园等18处劳动实践活动基地,让每个班级承包实践基地,学生定期除草、捉虫、清理卫生、写观察日记,丰富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走出一条普教与职教融合的农村学校特色发展之路。[4]这些校长是“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教育”的典范。

  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担起启智润心、敢于创新的先行责任

  秉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努力让校园、课堂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带领教师主动进行课堂管理变革,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一个都不能少。研制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管理体系,每月抽出两节课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月评价,探讨日小结、周反馈、月评价、学期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动态、多元评价方法。推进“差异适应性”教育教学研究,基于差异、依靠差异、使用差异、发展差异,让所有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获取最佳的发展。学生变得活泼起来,学生感到,在珲春市第四中学的三年是新鲜的、有期待的、充满挑战的、回味无穷的,感谢学校给了他们一生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

  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将课程理念、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育人实践。探索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体制,进行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平行班合作共同体、教育研究志愿者联盟、合作学习研究项目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双导师制、五育融合课程研发项目组等12个学习型组织。让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走入学生生活,实施走向合作学习的教学、走向以学定教的教学、走向以意义为核心的教学。优化“多元一体”的课程体系,解决学校同质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差异成长需要的问题。

  实施课程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行动,为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营造支持型的教育生态。探索组织方式变革,建设支持型学校文化。提出减负提质要求,减少毕业年级加课量、减少学生在校时间,进行差异化作业布置改革,学科备课组各自承担作业研究课题,自编“单元作业差异设计研究作业集”,学科作业分基础知识夯实BG大游、综合能力提升BG大游、拓展能力提升、当堂错题矫正等环节,要求学生在校完成书面作业,回家后理科多做些动手实践类作业,文科多做些阅读深化理解知识类作业。学校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型,组建一部(校党支部)、一室(校长办公室)、三组(三个学年组)、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课程研发中心、质量监测中心、教育信息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实施双向聘任制,探索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学校突出连接学生真实生活世界、拥抱真实世界的课程设计,开设选修课程、仪式课程、节日课程、研究性课程、自我教育课程100余门。演一部剧、写一部书、造一艘船……学生在丰富的、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中实现有个性的成长。

  聚焦“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办学思考,研究真问题、做真问题的破解者。新冠疫情期间,学校创新实践线上晨会、云端日小结、班会云课堂、云端思政大课的“三会一课”,加强学生的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科学策划并有效实施云端德育课程,提升学生居家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家长掌握家校合作的网络沟通途径。学校统筹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社会热点、家乡建设BG大游、校园绿化与美化等问题解决,结合教师自身专长和学生兴趣,提炼跨学科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设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事新闻课程、日本核污染调查课程、“‘一带一路’万国嘉年华”课程、学校生态园课程、校园空间设计等,一个个凸显“五育融合”的课程被研发出来,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增强了责任意识BG大游、锻炼了实践能力、培育了创新精神。

  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担起心有大我、携手发展的躬耕责任

  立足民族地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际,基于“传承·融合·发展”的认识,和志同道合的校长一起探索优化策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元素融入民族地区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做到“三个意识”“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和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入眼、入心、入脑,达到环境育人的教育目的。

  结合民族地区学校内涵发展要求,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基的法治学校体系建设。发挥大学区牵头校作用,引导大学区成员校修订学校章程,让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成为师生在校生活的基本遵循。加强学校带头人、思政课教师、团组织负责人、大队辅导员等思政队伍建设,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种育苗、萌芽发展、茁壮成长“三阶段”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师生心灵深处。

  彰显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特色,用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新时代有理想、有志向、有担当的学生。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团活动,举办中国书法、体育赛事、民间剪纸、书香伴我成长等活动,开展诵读民族优秀文化、学唱民族优秀歌曲、学跳民族优秀舞蹈、评选民族团结作品等活动,传承汉族经典文学、朝鲜族音乐舞蹈、满族剪纸等民族优秀文化,拉近不同民族师生距离,让师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重视团队协作,用群智群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以“民族地区学校‘品质加特色’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研究”为研修主题,以我校为团队协作核心,打造民族地区学校协同发展共同体,安排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骨干教师开展援教工作,来到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教学改革的学校,梳理课堂教学问题与困惑,研究讨论解决措施,采取小坡度、低起点、夯基础的教学策略,示范指导教师提升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

  在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感召下,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显著。珲春五中被评为吉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学校等。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延边珲春大地常开长盛。

  [1]严华银.践行教育家精神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J].中国民族教育,2023(9).

  [2]赵准胜,刘文彧,李丽辉.把应试教育负作用降到最低[N].中国教育报,2016-03-30.

  [4]赵准胜.吉林省柳河县罗通山镇学校校长李彬:农村学校不能丢了“乡土味”[N].中国教育报,2021-12-22.

  (作者李丽辉系吉林省珲春市第四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BG大游,王树国系吉林省珲春市教育局教育质量促进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