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家校协同育人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也是存在的难点,聚焦家校协同育人问题的核心,打通家校观念壁垒,提升家校协同成效是解决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
“双减”政策的出台,推动基础教育生态环境不断完善,让教育回归本真,但同时在“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仍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一是学校与家庭共育理念有差异。“双减”政策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力求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共识BG大游。但目前,学校与家庭的育人意识与观念仍存在一定差异,对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不同导致育人观念的不同,家校协同育人还存在一定阻力。
二是学校与家庭共育渠道不完善。“双减”背景下,学校与家庭之间还存在一些沟通困境,尚未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当前,家校沟通的形式主要有家委会、座谈会、学校开放日、书面通知等。沟通渠道存在困境的原因来自学校与家庭双方面。家校沟通过程中家长的理念、沟通内容及反馈的时效性是问题的关键。部分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在学校,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部分学校则忽视家长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BG大游,缺乏吸收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愿望。
三是学校与家庭共育途径较单一。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一般是学校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或开展亲子活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家长认知水平、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传统单一的共育途径已经满足不了当前背景下家校共育的需求。
四是学校与家庭共育体系不完善。“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家校协同育人服务体系,进而确保学生在学习、升学、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接受专业的指导与服务。因此,学校需要具备擅长从事升学、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队伍与家长队伍。目前相关队伍与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
“双减”政策颁布的目的是构建良性的教育生态,以促进下一代的全面健康成长。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双减”,真正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在此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应该进一步明晰自身职责与分工。学校发挥自身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主导作用及在学科教育方面的专业性BG大游、权威性,家庭教育则应该回归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为主的功能和定位,不要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附庸BG大游。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应当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会为保障。一方面需要家庭和学校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互不推诿;另一方面又需要家庭和学校相互沟通,彼此配合与协作。学校与家庭要摆正各自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目前部分学校与家庭还存在角色和职能的错位、缺位现象。比如对各自的分工与职责不清晰,互相指责,家校之间缺乏信任,难以开展高效合作。如果不能建立一致的协同育人观念和明确的责任分工体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只会彼此削弱育人功能,甚至导致冲突、相互掣肘。
“双减”背景下破解家校协同育人困境,必须要从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出发,努力构建家校育人同心机制、家校组织同建机制、学生问题同解机制。
第一,构建家校育人同心机制,形成家校育人共识。要求学校、家庭在学生发展过程中保持目标一致、信息一致、观念一致,凝聚合力引导学生良性发展。破除“唯成绩论”“高分即全能”等刻板思想,将育人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上。
学校需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真正领会和落实“双减”政策的理念和宗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实现“五育”融合,并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家长需要明确自身角色和职责,改变“圈外人”视角,主动融入到家校协同育人中,与学校达成共识,形成同心,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
第二,构建家校组织同建机制,促进家校组织规范运作。目前,大部分家校组织仍停留于早期阶段,亟须规范制度,促进其向更成熟的方向运作。
学校可以根据家校活动形式的差异及育人模式的要求,建立不同形式的正式与非正式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实现更好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实现家校组织效应的最大化。比如发挥数字化资源的作用与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建立数字化家校协同育人平台,学生和家长都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与内容。建议可以设置“二中心三级制”管理模式:“二中心”即建立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与家校协同中心,并建立多支专业研究家庭教育的指导教师队伍,还可设置社区网点,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党员志愿者、生活指导者,协助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三级制”即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管理队伍。方式的多样性为家校组织完善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制度建设,真正发挥家庭和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学生问题同解机制,促进学生问题及时解决。家长要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的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指导孩子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和健康的作息规律;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和矫正孩子的网络沉迷行为。学校可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家庭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家长需求和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进行引导和指导BG大游,让问题转化为促进家长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学校要引导家委会注意收集相关问题,召开家委会集中研讨解决方案和完善相关制度。
总之,要切实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学校和家庭同心同行,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的规律,构建完善的机制,真正建立一个良性的、和谐的、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