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在高等教育。为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基础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行动。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对《意见》内容进行解读,并就如何更好更快地让《意见》落地落实,谈谈他们的看法。
张志勇: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解决了孩子“有学上”的问题,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也就是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加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法治化建设。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必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这里,新时代人人享有的优质教育,有两个重要内涵:一是高质量高水平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里的“均等化”BG大游,是高水平高标准的经费、条件、师资、校长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配置;二是这里的优质公共教育服务具有可及性,也就是人人可以便捷获得的。通俗讲,要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是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意见》要求各地采取以下四个途径,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一是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各地要“一校一案”合理制定优质学校学位供给挖潜扩容工作方案,在不产生大班额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学位供给。二是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按照3至5年一周期制定新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改造帮扶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BG大游、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三是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持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四是实施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立足学区内、集团内和城乡间为主实施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计划,加快实现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
加快深化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保障。围绕如何加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如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一是要着力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资源配置水平。二是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三是强化第一资源支撑。四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五是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赋能高质量发展。六是实施综合改革攻坚行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七是全面推进协同育人。八是加大投入力度。
主持人:《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推进优质普惠发展。您认为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一是深入理解民办幼儿园公益性质的内涵。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无论是营利性学校还是非营利性学校,都要将公益性放在首位,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民办幼儿园的广大从业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办学目的,在资本的逐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发生冲突时,优先保障公益性,主动自律收费行为。
二是深入把握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的要义。规范发展是民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规范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实施,强调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行为、教育教学活动等进行规范。《意见》强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推动幼儿园与小学深度衔接,扭转功利化导向,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行动,引导和规范民办园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入发挥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引导作用。办好学前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意见》提出落实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实施综合改革攻坚行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政府要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创造公平发展的环境,消除歧视性政策,规范与引导并举,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李天顺:从立德树人角度看,一是要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保育教育实践,普遍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把每一所幼儿园都办成孩子们心中的乐园、家长心中的优质幼儿园。
二是要深化学前教育教研改革,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鼓励教研员扎根幼儿园一线研究解决实践问题,逐步建立完善教研员分区包干责任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
三是要推动幼儿园与小学深度双向衔接。从幼儿园的角度,不断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有效性,严禁提前教授小学课程。从小学的角度,坚持和落实课程标准,坚守零起点原则,科学掌握教学进度,与幼儿园保育教育无缝衔接。从社会公众角度,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纠正和扭转超前学习的错误倾向。
主持人:《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加快优质均衡发展。您认为什么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李建民: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支持,得以夯实知识基础、激发科学兴趣、发展思维品质、促进身心健康,从而实现全面、充分发展。因此,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义务教育既要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又要保证能够“上好学”。优质均衡发展是基本均衡实现以后的必然趋向,基本均衡强调资源配置层面的均衡,更多关注资源输入环节的公平性,相比之下,优质均衡则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更加强育质量,更多关注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突出对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回应。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不是发展程度上的简单数量规模叠加,而更多是一种关涉教育理念、结构、制度、内容等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性跃迁和质变。
刘善槐:全面建强义务教育学校,可从五个维度整体推进:一是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优质学校需要扩容物理空间和增加师资配置,且在扩容的同时能够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例如,“一校一案”扩容物理空间,《意见》为不同类型学校提供了参考行动方案。倾斜调配教师编制,学校应充分利用编制差额,及时补充教师,并优化教师结构,提升师资配置水平。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多渠道筹措经费。
二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校际帮扶机制,可依据学校发展水平、地理区位条件等,将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子,建立捆绑考核机制,或采取“组团式”交流支教。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应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贡献等,给予交流轮岗教师相应的生活补助和绩效奖励,并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时对交流轮岗教师进行倾斜。探索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鼓励地方探索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应用融合,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课程资源数据库、网络教研功能等。
三是发展一批新优质学校。深化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适切的新优质学校评价标准体系,增强对教师的过程性增量评价,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性评价;对于学校发展共同体,可探索实施团队评价;优化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增设体现团队业绩的考核指标。加强优质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家门口”“校门口”的自然、社会资源,并将其灵活转化为优质课程资源,基于这些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本土文化特性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梯次教师发展体系,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畅通教师发展通道,建立体现教师教育教学贡献的职业晋升机制;基于教师教育教学需求,分层分类制定培训计划,不断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四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寄宿生在校生活水平BG大游,全面改善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保障必要的上下学交通条件,发展文学艺术类、科技创新类和体育运动类等学生社团,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健全家校常态化沟通机制,除了家长会、学校开放日之外,家长可根据需要入校探望,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子交流互动;采用多样化的家校合作方式,通过设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教育讲座、选举家长代表参与学生管理和对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促进家校交流,等等。
五是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强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保障力度,应严格落实“不足100人的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的政策要求,在优先保障小规模学校经费可充分满足其实际需要的前提下,统筹部分资金用于其他学校。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各地应联合地方师范院校,按需确定地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规模,采取“定岗招生、到岗退费”的方式为乡村小规模学校补充本土化全科教师,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精准培训力度BG大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教师培训自适应平台。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监测体系BG大游,应跟踪监测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质量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将监测结果作为下一步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重要参考依据。
主持人:《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发展,您认为这对促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意义?
朱益明:一是“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发展”专项行动任务,符合当前普通高中发展实践现状,具有问题针对性和发展前瞻性。这一行动任务包括“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三个方面,它们是当前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城乡、校际的差别与差距,存在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充分性,尤其是农村高中学校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挑战。《意见》提出了解决这些发展问题的行动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改革创新性,将“优质”作为关键词贯穿其中。
二是强调系统的综合改革促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了“实施综合改革攻坚行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要求,对于普通高中改革发展而言十分必要。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与评价观,必须改革传统招生体系与方法,必须建立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上做文章,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现代化上下功夫。《意见》提出的办学质量评价、课程与教学、教师队伍建设、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要求与措施,显然为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政策指引和实践创新方向。
陈如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内在要求普通高中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以内涵建设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建设需抓住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探寻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推动每所高中学校实现自主创新发展。
一是立足发展实际,探寻更加科学的学校发展方式。创新高中学校发展方式,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推进薄弱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内涵建设,充分结合办学基础、发展愿景、课程资源等挖掘学校特色,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
二是立足根本任务,切实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教育最活跃的要素,课程建设始终是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普通高中学校需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更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三是立足系统优化,持续推进普职协调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协调发展,既要建设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不同特色的普通高中,也要积极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推进因材施教,让不同禀赋、潜质、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适合的教育。
四是立足条件保障,以标准化抬高办学条件底线。对标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新高考新课改的时代要求,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加快改善县中办学条件,不断抬高教育质量的底部,为内涵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撑。
五是立足评价驱动,引导普通高中全面科学育人。发挥评价“牛鼻子”作用,深化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稳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改革,以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为重要抓手,推进各地进一步完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有序推进高中教育质量评价督导评估工作,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克服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办学质量的倾向,营造更富活力的高中教育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办好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