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凝聚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精气神
发布时间:2023-08-16 08:28:00

  BG大游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提振坚守初心的志气;要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锤炼攻坚克难的骨气;要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涵养自立自强的底气;要持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永葆探索创新的朝气,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强大教育力量。

  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新时代教育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与历史意义,全面科学回答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系列问题,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精气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凝聚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精气神,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提振坚守初心的志气、锤炼攻坚克难的骨气、涵养自立自强的底气、永葆探索创新的朝气,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坚守中国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这一原则是在深刻总结党领导教育事业经验及规律基础上确立的,科学揭示了党的领导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关系。

  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需要党的领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障教育方向的正确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党的领导。教育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基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但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良好的教育是稳定的就业、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标尺,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准则,才能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党的领导。中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普及水平的历史性跨越,但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仍然突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BG大游,需要多部门、多领域之间相互协调、统筹推进。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BG大游、协调各方的优势,才能推动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和动态化的教育需求。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坚持党的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集中展现了中国人坚守初心的志气。

  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持久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关注的不仅是教育机会的获得,更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教育质量的提升。因而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是提高公民素养的奠基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事关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将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和各环节,有效减轻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努力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现代化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发展理念、质量标准BG大游、技术方法、评价等维度对高等教育进行全方位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不断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全民教育,应当通过各类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向更宽广的领域延伸,开辟更畅通、更优质的受教育渠道,建设更广泛、更规范的社区教育机构,增加更惠民、更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努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中国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全民教育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展现了中国人敢于攻坚克难的骨气。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创新人才,根本在教育。

  提升基础研究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加强基础研究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应当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遵循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建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载体,创新基础学科教育体系,筑牢基础研究人才知识根基,不断提高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储能、提能。

  提升卓越工程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卓越工程人才是推动工程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实现人类文明进步、支撑现代化建设的领军力量和战略力量。面对大国竞争加剧和科技博弈升级的国际环境,中国必须着力提升卓越工程师的自主培养能力,为突破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高校与企业应当从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度,推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全面深化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工学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能力突出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提升技能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技能人才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也是服务产业发展、支撑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相关院校应当瞄准世界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服务一线,推动“工学一体化”改革落地,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提升技能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BG大游,中国独立自主培养了一批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卓越工程人才队伍和技能创新人才队伍,彰显了自立自强的底气。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持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着力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一是健全立德树人机制。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管理、评价进行科学设计,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使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承接、相互融入、共同作用。

  二是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突出师德师风在教师考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提高教育教学实绩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绩效分配、评优评先中的比重,努力建设一支有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BG大游。

  三是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机制。以评价改革牵引育人方式改革,强化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要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探索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创新,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中国人永葆探索创新的朝气。